環衛保潔作為城市運行中一個雖不顯眼卻極為重要的環節,亟待一場智能的洗禮,這對于改善城市衛生狀況、美化市容市貌意義非凡。未來的城市衛生環境必將在這場智能化風暴過后,呈現出煥然一新的明凈面貌。
今天早晨,小編走在通勤的路上,看到一位環衛阿姨用樹枝編成的大掃帚例行清理著人行道,忽然意識到這熟悉的場景從小看到大,二十年如一日幾乎未曾變過。隨著時代進步,雖然城市環衛工作也引入了越來越多的新工具、新方法,但這主要的工作狀態卻仿佛靜止了一般。
如今,智慧城市建設在全國各地開展起來,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升級是當先一步。水利、電力、燃氣、安防等部門紛紛引入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實施改造,目前已在智慧水表、智慧電表、智慧照明方面取得初步成效,讓人們感受到了智能制造技術帶來的切實便利。
環衛保潔作為城市運行中一個雖不顯眼卻極為重要的環節,也亟待一場智能的洗禮,這對于改善城市衛生狀況、美化市容市貌意義非凡。難以想象,未來一個真正實現了智慧化的城市,其環衛保潔工作會仍處于當前狀態。
智慧城市建設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環衛保潔的智能化改造同樣如此。在環衛工作中,一個突出的問題便是垃圾源頭與清理力量時空分布的失調。如果無法對城市中產生垃圾速度快、數量多的關鍵點位置及主要時段做出準確判斷,相關部門就難以有效調動適當的人力物力去予以清除,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和衛生水平的下降。物聯網的引入可以有效改變這一點。
通過在垃圾桶、下水道井蓋等處安裝RFID標,環衛部門可以迅速、準確地掌握各地垃圾產生的速度和時間,合理安排相應數量的人員與設備前往清理。如此一來,像以往那種垃圾堆積成山而周圍找不到垃圾桶或是垃圾桶集中擺放了好多個卻都空空如也的情形會大大減少。
環衛工人、灑水車、掃地車是我們最常見到的城市保潔力量。對于這些資源,傳統的管理方法往往是定時段、定地段分配,偏于機械化,易造成例行公事的弊端。而物聯網卻可以極大提高資源調度的機動性,從而提高保潔工作的效率。利用在路面、圍欄等處布設的圖像、溫度、液體、氣味傳感器,相關部門可實時全面采集城市的環衛信息,對污染嚴重、干燥缺水、粉塵密布的區域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理。當然,要實現這一點還需要為環衛力量配置聯網的可穿戴設備并做技術培訓。
除了收集,垃圾的運輸和最終處理是環衛工作的另外兩大版塊,在這里,物聯網主要扮演監督者的角色。通過沿途電子圍欄上的傳感器、車載傳感器以及GPS定位技術,相關部門能夠準確判斷垃圾運輸車輛的運轉情況,對其所在位置、行進路線、車況、負載量做到心中有數。而垃圾處理廠中的物聯網部署則主要用于監測垃圾處理工作的水平,驗證處理后的殘渣和副產品是否達標,并核定各處理站最大載荷量。
在物聯網有效提高環衛保潔工作的力量調度和工作效率的基礎上,再輔以大數據分析、清掃機器人等技術與產品,未來的城市衛生環境必將在這場智能化風暴過后,呈現出煥然一新的明凈面貌。